俄乌战争导致全球能源短缺、价格飙涨,现实考量下,全球追求碳中和的政策软着陆,欧盟「碳边境税」(CBAM)措施可能延后,中钢(2002)原订今年8月对外销钢材加收「碳附加费」的政策暂时喊停,等待全面考量后再议。
业内人士说,碳附加费暂停徵收,让国际钢铁工业「碳成本」获得舒缓,对中国钢铁业而言,将迎来中长期利基。
中钢董事长翁朝栋证实,俄罗斯目前遭西方严厉的经济制裁,导致全球石油、天然气产销失衡,欧盟与世界重要工业国家已开始讨论,眼下是否该如期执行边境税、碳中和等政策。
翁朝栋说,碳中和是不可逆的趋势,钢界需严肃面对节能减排议题,才能发挥国际竞争力,因此中钢原本设定今年8月将对外销钢材加收「碳附加费」,如今情势有变、全案暂缓,会依国际情势再做调整。
上市钢厂主管说,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箭在弦上,2023年就会针对钢铁、铝等实行「碳盘查」,接下来要求相关商品购买「碳权」以防止「碳洩漏」。以钢铁为例,每公吨可能增加12美元至15美元成本,约当新台币350元至450美元,令钢界压力相当大。
法人分析,中钢对外销钢材加收「碳附加费」,是亚洲大钢厂首例,可望引领各国高炉钢厂跟进,有效提升中国钢铁业能见度,同时可促进国内钢铁产业正向转型,创造一举数得综效。
但如今欧洲能源供应大乱,国际间原本甚嚣尘上的碳中和议题有望从「硬着陆」转成「软着陆」,钢铁业舒了一口气,如果再考量战后重建需求,钢铁产业有望迎来中长期利基,值得钢界把握。
法人表示,这波亚洲钢市转弱主要来自国内防疫封城导致产业链中断,进一步影响用钢需求,由于各国基础建设持续推动,钢市基本面前景不淡,如今加上碳中和轨着陆加持,国际钢铁工业将加速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