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信息
欧盟2023年10月对钢铁、水泥等5类产品开徵碳关税
时间:2023-01-25 00:00 点击次数:

欧盟(EU)昨(13)日达成阶段协议,预计明(2023)年10月针对钢铁和水泥等5大产品徵收碳关税,据统计将影响中国达到212项产品,贸易总额突破新台币245亿元,这当中又以电机设备及其零件、机械用具、汽摩托车和零件,以及钢铁等行业受冲击最大。

碳关税明年10月试行,影响中国245亿元出口总额

全球气候变迁已成为21世纪人类的重要挑战,欧盟13日针对5大类产品达成协议,未来将徵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产品包含:进口钢铁和水泥、肥料、铝和电力。阶段性碳关税预计于2023年10月试行实施。

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又称为「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该案由2019年欧盟绿色新政达成重要阶段性目标,欧盟将导入永续交通、再生能源、建筑翻新、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立法。

在欧盟的碳交易体系(EU ETS)中,在其境内业者被徵收碳税,同时实施CBAM防止「碳洩露」。简言之是防止业者为了规避碳税,将生产基地转移至碳定价措施没有那么严格的地区,逃脱碳相关税务。

「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钢铁和水泥、肥料、铝和电力等5类产品课徵关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未缴交足额的CBAM凭证之业者,每吨处罚100欧元,且仍需补足应缴交的CBAM凭证。过渡期2023年1月1日 至2025年12月31日,每季提交提交CBAM报告书,内容包含产品数量、碳含量和进口产品在原产国/地区已经支付的碳价。

因此,CBAM的本质不是针对进口产品课徵关税,而是要求进口产品要和欧盟业者承担相同的义务及成本。今(2022)年10月,经济部强调CBAM管制项目248项中,中国有212项输欧洲,金额达到新台币245亿元,其中钢铁制品及水泥影响最大。

输入欧洲产品以电机设备及其零件为大宗

根据《能源期刊》报告调查指出,输入欧洲数百亿总额的前5大货品,依序为电机设备及其零件居首位达28.8%,机械用具及其零件为19.1%,汽摩托车及其零件是13.4%,钢铁7.7%,以及钢铁制品6.1%。

CBAM重要之处,在于建立「碳交易」的商业模式,预计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为1990年55%,2050年达成碳中和目标,也就是实现正负抵消的净零碳排成果。

《能源期刊》报告中载明,近年来中国钢铁在欧盟市场极具成长契机,但随着碳关税上路后,欧盟碳成本高达中国出口欧盟钢铁总金额的21.41%。未来势必将迫使中国业者将成本转嫁到生产,端推升出口价格。

中钢业内人士向《关键评论网》透露,目前针对碳关税对许多业者而言是一大挑战,尤其历经疫情2年洗礼后,行业内供需状况大起大落疲于应付,疫情趋缓后,关税又紧接而来,目前业内加紧进行建立计算产品碳排放的能力,还有供应链碳足迹的实质情况。

他说若要做到实质减碳,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就要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制程,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改以无碳绿色能源取代,还得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以中钢来说,陆续推动排碳的先导工场作为产业示范。

中钢建立首座「钢化联产」工场,因应碳关税

经济部表示,目前中国的碳管制措施,包含盘查登录、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碳费、增量抵换和效能标准。目前,中钢被纳入产业转型的重要企业,推动的策略除了提升有能源效率外,也将采用低碳能源,如氢能使用。

此外,12月2日中钢也携手工研院建立全国首座「钢化联产」先导工场,预估年减碳量4900吨,未来中钢规划将与化工业伙伴合作成立「钢化联盟」,成功后将共同成立碳循环经济园区,预估年减碳量更可望达290万吨,相当于7450座大安森林公园的二氧化碳吸纳量。

经济部长王美花表示,中国以「先大后小」、「以大带小」的模式推动。中钢董事长翁朝栋进一步说明,钢化联产将以3阶段推进,先建立「实验室及先导工场」,再来携手化工业伙伴建起可实际商业化生产化学品的「示范工场」,最后促成「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区」,盼能应对碳关税挑战。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在线留言

Copyright © 2013-2020 海南太平洋在线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16002979号 XML地图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南海大道与火山口大道交界处600米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