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战后,美国在减少保护主义壁垒和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贸易体系方面,在全世界发挥了领导作用。半个世纪以来,各国实现了人类史上速度最快的经济增长,就显示了这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但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政府现在正在逆转进步趋势。特朗普释放的保护主义具有传染性,很可能远远超出他真正希望与外国竞争隔绝的行业。
以今(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针对性收取25%关税的进口钢铁为例。上述关税的公开基础是「国家安全」,尽管美国的国防工业仅占该国钢铁消费量的3%。如果特朗普真的关注国家安全,那么令人奇怪的是,美国为什么不将地下矿石指定为抵抗未来敌对行动的战略储备。无论如何,有一点证明了国家安全论的欺骗性,那就是对加拿大这样的美国盟国也征收关税。涉及到中国等敌对国家,钢铁进口已经征收了高达70%的关税,而且仅仅占据2%的美国钢铁消费。
目前共有59种不同型号的钢材适用美国的进口关税。如果一家美国企业无法在国内获得原材钢,那么它必须支付关税或申请豁免(排除在外)。如果选择采用后一种方法,则必须说明所需钢材的数量和强度、所含化学成分、产品尺寸(比方说是管材还是板材)以及诸如此类;而且该公司必须为各型钢材提交单独的申请,哪怕唯一的区别仅仅在于尺寸。此外,每份申请都必须证明申请人无法从国内管道采购钢材。
旦收到申请,则需进行30天的公示,以便国内生产企业可以提出异议。如果没有哪家生产企业站出来提供所需的钢材,那么申请人按照规定可以在公众审查期结束七天内得到一年的豁免资格。在实际操作中,豁免权的授予一直存在着重大时效性的问题。
特朗普政府最初预计可能收到的钢铁产品豁免申请约为4500份。为监督审查和豁免程序,美国商务部新雇用了30名员工来负责审查流程。但到11月1日,实际提交的申请数量为3万1527份,同时还收到了来自钢铁企业的1万4492份反对意见。据QuantGov资料显示,美国工业及安全局已经批准了1万1259份申请,否决了4367份,而且有待处理的仍然超过接收总量的50%。截至11月2日,美国热轧钢钢价同比已经上涨33.4%。
回到2002年,当美国钢铁业说服小布什(George W. Bush)对进口钢铁征收8%至30%的关税时,美国约有18万7000位钢铁工人。由于上述新增征税,估计为美国钢铁业创造了6000个就业机会,但相关钢铁消费业却损失了约20万个就业岗位。在首次调低关税后,小布什政府在18个月后彻底放弃了关税。
今天,大约有八万名钢铁工人,钢铁消费业比钢铁业多创造数百万份就业机会。3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特朗普的钢铝关税可能为金属冶炼业额外创造3万3400份工作机会,但将在其他经济部门摧毁18万个工作岗位。
所有这些都不出人们的意料之外。钢铁消费企业(如汽车、机床和农业设备制造企业)现在与国外竞争企业相比,正处于严重的劣势。而当它们在国内和国外失去市场份额的同时,美国钢铁业的竞争力也将同步下降,因为政府正在保护钢铁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就像单纯的豁免申请数量所表明的那样,执行保护主义政策极其复杂,哪怕仅仅局限在单一行业。而现在,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泥潭有越陷越深的趋势。韩国已经同意采纳「自愿出口限制」以换取美国钢铁关税的豁免,并要求其国内生产商协会在不同成员间分配出口份额。但美国海关当局仍不得不承担监管所有钢材进口的成本,以确保它们不会出现错误分类。
在人们公认全世界已经产能过剩时,特朗普的钢铁关税就更令人无法理解,绝大多数的钢铁产能过剩都可以追溯到中国。特朗普非但没有通过世贸组织寻求多边解决方案,反而试图增加美国的钢铁产量,从而导致过剩状况进一步加剧。
更糟的是,特朗普政府还在考虑增加关税。在8月举行的一次集会中,特朗普再次威胁要对汽车业——尤其是来自欧盟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如果他真的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算,无论实际来源是国产还是进口,美国的新车都可能增加1400到7000美元不等的成本。此外,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斯太尔(Benn Steil)和本杰明・德拉・罗卡(Benjamin Della Rocca)研究发现,钢铁关税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已经威胁到多达四万个美国汽车行业的工作机会。
总而言之,特朗普的钢铁关税既无法削减美国经常帐赤字,也无法创造更多的净就业岗位。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异反映为赤字。进口关税无法影响赤字,但却肯定会提高美国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成本。特朗普政府所要做的不是考虑进一步的关税,而是要在局势进一步恶化前放弃其保护主义威胁。